2017-06-14 14:15 浏览量:26499 来源:
就在前不久,一条麻辣味十足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GQ》杂志发布了餐饮品赏大师布雷特·马丁最新出炉的“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其中,德州休斯敦双椒川菜馆的招牌凉菜“夫妻肺片”荣登榜首,被选为“年度开胃菜”。不过,让国人一头雾水的是,这道菜的英文名称竟然被翻译成“史密斯夫妇”(Mr. and Mrs.Smith)——和好莱坞电影同名。
一道经典的川菜,一部经典的大片,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件东西,怎么就扯到一块儿去了?笔者以为,如此翻译并非恶搞,而是为了迎合美国消费者的观念,将名字做了符合本土文化的改良,算是入乡随俗吧,毕竟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和两口子有关。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名字被西化了的“夫妻肺片”,虽然还是那道菜,却少了中国味道——令海内外华人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在这道菜上丝毫不见踪影。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餐在海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丰富多样的中餐推广活动也让中华美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竞相绽放,品牌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中餐馆,已遍布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受到各国人士的喜爱。但是,想要在当地能好吃又叫座并非易事。于是,很多中餐馆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因地制宜地将传统中餐进行改良,变成了“中餐西做”。记得一位知名川菜大厨曾说过,如果在不改变菜品口味的基础上适当做些改良是允许的,但如果连名字也翻译得变了味,那丢掉的不仅仅是这道菜所反映的文化,而是它的内在精神。
菜名是饮食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承载着商业目的,也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菜名中的食文化底蕴深厚,就拿“夫妻肺片”来说,这四个字便道出此菜典故: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肺片”。而翻译成“史密斯夫妇”,外国人倒是乐意接受,可是却没有把这道菜的文化信息传递给他们。
其实,留意一下国内外的中餐馆,奇葩的中餐菜谱英译还是随处可见的。网上也常见到令人爆笑的案例,比如“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活生生把人吓跑;“麻婆豆腐”翻译成了“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别说去吃了,听着都让人觉得不舒服。为什么奇葩翻译那么多?一是中餐文化实在博大精深,有些菜名讲意境、讲意头,比如“佛跳墙”“蚂蚁上树”,一时半会儿还真难跟外国人解释清楚。二是任何翻译过程都会丧失原文精髓,如果直译,意思肯定会错;而意译的话,简单的食材交代,又无法体现中餐文化丰富的内涵,再加上现在翻译软件大行其道,若道行不深,出错闹笑话在所难免。
菜单译名切莫小觑。中华美食走出国门,扬名海外,菜单译名其实在里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建议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对中餐菜名翻译精准、统一的相关方案,让中国菜能有个标准的“洋名”叫响五洲。中华美食不但要香飘世界,还要让外国人听得懂中国饮食文化的好故事。王宁
上一篇:守护儿童食品安全须食育先行
下一篇:培养食业工匠精神需要适宜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