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从三大粮食作物到特色农产品 农业保险“安全网”越织越牢

2022-07-08 15:32   浏览量:21837   来源:中国食品报

  农业保险是分散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初,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将广西糖料蔗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5月底,财政部明确自2022年至2024年在内蒙古、黑龙江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容提速,不但可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更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农业保险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下,农业保险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我国成为全球农险保费收入大国

  什么是农业保险?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农业风险有哪些。农业生产的收益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其中,收入主要由价格、产量两大因素决定,成本则包括物化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灾害事故等造成的损失。上述因素的波动都属于农业风险。农业保险,即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财政支农的“放大器”。为什么要发展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据介绍,这是考虑到农业易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保险出险概率较大,农户参保意愿较低,承保机构组织经营效益不高,纯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难以持续,需要财政对农业保险给予支持。此外,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代替直接补贴,也能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对农业生产实施合理保护。

  自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以来,农业保险市场空间被迅速打开,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数量逐渐增多,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农业保险+”多元化金融服务快速发展趋势。在科技赋能影响下,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纷纷建立农业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的电子化、线上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跨部门、跨平台合作共享渠道逐渐增多,农业保险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拓展防灾减损、农业贷款、智慧养殖等相关服务。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和应用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力,有效增强了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了农业保险运营效率。

  《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的地位。以国际经验法测算,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于2025年将超过1600亿元,2035年达到6000亿—10000亿元。同时,随着农业保险在产险业务中占比逐步提高,2025年将成为财产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

发展目标是扩面增品提标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保障广大农户收益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需求。

  农业保险“保”哪些领域和品种?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性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从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到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网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地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许多养殖户一度很发愁。在浙江省宁波市,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给生猪养殖户吃下定心丸。该险种以保险生猪在约定周期内国家发改委监测发布的“预期盈利”为参照,当“预期盈利”的平均值低于0时启动理赔,单头生猪最高亏损赔付额为1000元。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是浙江省首个全面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城市。该市推行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府保障力度大,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65%,在约定理赔方式上也比同类产品创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养殖主体解决后顾之忧,保护了宁波生猪优势产能,可谓‘雪中送炭’。”宁波市生猪产销协会会长闻尧祥说。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是华南前汛期的降水集中期,因为降雨期正好在端午节前后,又被称为“龙舟水”,今年华南“龙舟水”席卷广东、广西、海南等多个城市。6月,暴雨洪水导致中新镇双塘村水产专业养殖户广州市西福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鱼塘塌方,鱼塘里养殖的草鱼、鲮鱼等大量外逃,损失惨重。“没有想到,人保的赔款能这么快交到我们手上,公司还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恢复养殖生产物资,给恢复生产带来了极大帮助。”该养殖公司有关负责人感慨道。

  广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刘云海介绍,截至6月23日,广东省辖内财产保险机构累计接到农业保险报案3368件,报损金额3.29亿元,已完成查勘2136件。保险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加快赔款支付,努力帮助受灾农户、农企恢复生产。

  辽宁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省财政已筹措下达保费补贴资金19亿元。经测算,大幅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后,预计全省今年为投保农民提供风险保障近千亿元,同比增长36%。

  支持农业保险扩面,主要体现在扩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实现今年辽宁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将玉米、水稻、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分别提至每亩770元、1290元、820元,比大灾保险分别提升7%、27%、28%。沈阳、鞍山、锦州、铁岭的玉米种植收入保险保额分别提至每亩1000元、880元、920元、1120元,比大灾保险提升39%、22%、28%、56%。

  重庆市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将达到30亿元,使主粮生产供应得到保障。同时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重点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补贴范围、保障水平、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优化。补贴额度方面,该办法要求对养殖业中奶牛生产成本保险,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养殖户分别按照50%、30%、20%比例承担保费。此外,市级财政每年按照不超过本级保费补贴年初预算总额的10%给予区县绩效奖励。

  如今,农业保险“安全网”织得越来越牢,农民面对风险有了底气。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是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应通过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从农业保险大国到农业保险强国的跨越。同时在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范围;要加大专属保险产品供给,为脱贫人群、农村低收入人群、低保和特困人群编织安全保障网,并协助政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从大到强仍需补齐短板

  我国农业保险蓬勃发展,前景广阔。自2007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相关政策支持与保险实践,都促使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近年持续发展的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也是涉农企业和农民规避价格风险、保障收益的有效金融工具。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波动可能会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要让农业稳民心、安天下,农业保险就要强农、惠农、富农,努力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稳定农民收入的得力金融工具。

  在创新农业风险转移模式方面,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被寄予厚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介绍,我国此前的“保险+期货”试点主要为应对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风险。“保险+期货”的试点区域涵盖东北三省、新疆、河北、海南等20多个省(区、市),品种范围包括玉米、鸡蛋等农产品。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作物价格保险,当作物预期价格低于约定期货结算价格时,保险公司对投保农户进行赔偿,降低其因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收入损失;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看跌期权而将价格风险进一步转移到市场。“这类保险保障因产量下降或价格下降或二者同时造成的农作物收入损失,通常保障相当于历史单位面积收入的65%—70%左右。应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多的稳定保障。”刘新立说。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服务机构少,风险保障水平偏低,与农业市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符,农业保险供需失衡的现象值得关注。这也意味着,推动农业保险执行落地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袁帅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保障作用,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以保障农业保险补贴落实到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认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提供更大支持,农业和农村新业态发展需要农业保险提供保障,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农业保险拓展新功能。提高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可将农业保险的主流产品引导至产量保险,并为向收入保险发展夯实基础。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形态,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基本国情,以指数保险弥补传统农业保险产品的不足。

  (朱美乔 综合整理)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让剑门古蜀道成为诗意新画廊|经济学家李后强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六月蔬菜地头价为近五年同期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