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全面擘画中国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1-02-23 09:42   浏览量:2629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月21日正式出台。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8个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牛年新春的“政策大礼包”。在2月22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文件明确要求“十四五”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今后5年的‘施工图’。”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去年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国际上许多国家纷纷捂紧自己的“粮袋子”,社会上对粮食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调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坚持并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并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等。同时,强调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唐仁健表示,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经受住了一次大考。但是,另一方面,确实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松,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未来更长一段时期,随着消费的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唐仁健介绍,下一步,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确保规划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下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同时,还要建立“两辅”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就是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通过这些努力来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能够保持稳定,有条件的还要不断提高。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因为多样和质量同时保,既是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所以,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继续做深、做细、做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针对外界普遍关注的猪肉价格和供应问题,唐仁健表示,从去年开始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支持恢复生猪的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按原来的计划,去年年底生猪存栏要恢复到正常年景,也就是2017年水平的80%,截至去年底,已经恢复到92%以上,超过预期12个百分点。“现在市场供应供求总体势头是好的。下一步,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他预计,3月份前后猪肉供应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猪肉问题也非常重视,要求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所以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稳生产。唐仁健表示,现在正在研究除了综合施策以外,下一步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就是到数量多、价格低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还不了款的时候,不能杀母猪、砍猪场,抓住这个关键把产能储备好,应对“猪周期”。

  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打好种业翻身仗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以及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谈到,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处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总的来讲,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要看到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我们下功夫来解决。”张桃林说,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从种业自身来看,问题也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包括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小、散、低、重这样一些问题。从时代要求看,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有特殊功能的品种和产品比较缺乏,需要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迫切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张桃林表示,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把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好。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市场环境要优起来。净化种业市场,核心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张桃林如是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同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推广以工代赈,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等。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唐仁健表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

  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产业帮扶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继续强化,主要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

  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此外,还要有序推进政策优化调整,推动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接下来要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项推进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深化农村改革从三方面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谈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要从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一步,要巩固并用好确权成果,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今年农村改革还有一项重大任务要收官交账,就是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主要包括全面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扎实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着《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已经破除,但在交易要求和程序、权能完善、收益分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制度。同时,基层反映农村用地难的问题,一号文件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将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要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要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用地难问题。

  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一定要真金白银地投,要真刀真枪地干。一号文件在强化投入保障机制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比如,在财政投入上,明确了5条措施——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要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

  在金融支持上提出4项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的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同时,在社会资本投资上也提出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提供服务
下一篇:央媒观酒:酒圈中看浓清酱主体香型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