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08:53 浏览量:14091 来源:品牌传播网
酒庄号独家报道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组织召开了一场关于白酒市场秩序监管的座谈会,虽然没有会议主办方公开信息透露,但此会议也引发很多业界猜想。据悉,在当日上、下午的两场会议上,听取和收集了各参会代表意见,并没有实质性的表态,也没有出台实质性政策文件,更没有一部分人猜想担忧是不是有”打压白酒“之意,但是,大量资本涌入酒业板块引发的各种情况已被监管层注意。
如今越发火爆的酱酒市场,让人不禁思考:这到底是“一个人”的狂欢,还是“一个群体”的盛宴?
在业内看来,酱酒热应该是品类热、产业热,呈现出更多品牌百花齐放的繁荣。
这也是必然趋势,也是可喜现象,将有助于加快酱酒行业的优化,为其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进一步释放酱酒的强大势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用时间酿好酒
①
酱酒热存在,
并不是“一个人独舞”
酱酒热现象不可回避。无论是白酒香型的“轮流坐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基于自身需求和酱香优势的选择,存在了就得正确面对这股热潮。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酱香酒产业实现产能约60万千升,实现行业销售利润约630亿元,以8%的产能,贡献近30%营收,创造近40%利润,呈现规模小、利润大、增速快的趋势。
在酱香热潮下,不少老牌酱酒企业纷纷扩容扩产,更吸引了很多业外资本的介入,为其再添“一把火”。作为白酒中的香型的一类,酱酒因其酿造工艺特点,而消费酱酒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多种力量升级为今天的酱酒热。
著名白酒专家、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梁邦昌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清香热到本世纪初的浓香热,再到现在的酱酒热,这是一个白酒发展过程中香型扭转的历史机遇。
他强调,没有茅台的效应就没有酱酒今天的大热,茅台更带动了其他品牌的飙升。
就目前情况看来,茅台催发了酱酒热,而酱酒热不等于茅台热。
在4月,中国食品报中国酒周刊、酒庄号等共同举行的“四川白酒产区新定位与未来机遇”研讨会上,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四川大学教授胡永松曾表示,不能把所有的酱酒做得都跟茅台一样,而要体现中国白酒所具有的整体性、多样性、复杂性、和谐性、模糊性。
白酒专家曾祖训接受中国食品报中国酒周刊专访也表示,酱酒热没有对不对的问题,是如何把握这个现象这个机遇,比如四川,作为生产浓香核心区,具备有强大的优势和各方面的酿酒条件,生产酱酒也有基础实力,把酱香酒抓起来有何不可?要把川酒的故事向消费者讲好讲明白。
酿酒大师李家民认为,产区之间要相互学习包容,不同产区的酱酒会有不同的味觉感受,只要遵从于传统酿造工艺用心酿酒做人,对社会对消费者有担当,这样的企业就能走得远,消费者也会认可。
白酒咨询专家铁犁认为,“酱酒最终会回归到优秀产区。四川的酱酒,我看好的是优秀的企业与优质的企业。”如郎酒、仙潭等在川派酱酒中发挥了骨干核心作用,川酒集团的赤渡酒厂,也形成较大的酱酒生产规模,他们同时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目前宜宾有10多家、邛崃有20余家、泸州有40余家企业在生产酱酒。
他分析,现在四川生产浓香白酒,占全国浓香调味原酒的80%以上、浓香基酒50%左右,整个四川一年固态发酵生产的浓香原酒60--80万吨,销售的成品浓香酒也在100万吨左右。四川的酱香原酒近5万吨,占行业25%左右,品牌酱酒销售过2万吨,占行业15%左右。四川白酒生产企业的数量约1400多家,浓酱兼顾生产的企业在100家左右,真正完全生产酱香的企业,约有10多家。就四川白酒消费市场而言,酱酒市场消费额约90亿,浓香白酒消费额约350亿元,清香约20多亿元。
诚然,茅台的酱酒龙头地位不可撼动,但众多优质酱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也在持续为酱酒产业发展赋能。更多的酱酒好酒值得爱酒的人品味分享。
②
只有群星璀璨,
味道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凭借品牌价值和地域优势,茅台酒、茅台镇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留下酱酒产区的印象,这无可厚非。而需要明确的是,酱酒并不是单一的地域概念,应该是品类概念、产业概念,也不是单一产区概念,单个产品概念。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仁怀核心产区、赤水河黄金产区、川派产区、山东产区、河北产区……从南到北,全国各地酱酒群星璀璨,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酱香酒体系,显示出酱酒市场的繁荣。
对于同种香型白酒来说,除去大相径庭的工艺技术保证品质,而不同地域产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风味,这才是可贵之处。
白酒专家高景炎提出,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学中有创,走出个性化、风格化的酱酒发展之路,以此实现酱酒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与理性化发展。
“即便应用茅台的原料大曲与工艺进行异地生产,所产成品也会与原产地不同。因此,每一个地方的酱酒,都塑造出自身的特征与优势。”高景炎表示。
值得欣喜的是,南方酱酒以锐不可当之势引领行业发展,北方酱酒正在冉冉升起。据了解,山东的云门酱酒已经公开提出了“青州产区”概念,全方位研究云门酱酒的生产环境和微生物菌落,表达独特风格。
在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看来,强化酱酒产区建设,有利于打造多元化的行业生态,更是地域文化的个性表达。各美其酒,美美与共,才是酱酒产业最佳的状态。
③
争抢“赛道”,
酱酒品牌多元化竞争加剧
不管是浓香、清香,还是酱香,白酒的主体属性始终是饮用属性,始终得为消费者服务。
面对很多“千元档”的酱酒产品,普通群众往往望而却步,而酱酒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给广大酱香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有业内专家表示,不同的市场区域,衍生出不同的消费水平、认知文化、口感喜好等条件。“品牌根据地”的建设很重要,针对不同的消费阶层,推出不同品阶的产品,关乎酱酒发展的社会基础。
酒庄号、酒业号主编叶歌认为,目前,中国白酒的酱酒版块“品牌大战”已经开始,,中国的酱酒品牌阵容,经历3-5年的“洗礼”后会相对稳定呈现。
在茅台产区,衡昌烧房、国台、钓鱼台、珍酒、五星、夜郎古、金酱、贵州醇、黔酒、贵酒、酱人席、远明、盛酱等发出不同的声量势不可挡;在四川产区,有郎酒、十五酱、潭酒、赤渡、环球佳酿、沈酒、吞之乎等;在山东产区,有云门、花冠、秦池、井阳冈等,在意图“占领”全国市场和图谋上市的不在少数。更有5年规划、10年规划30亿、50亿、100亿的“豪言壮语”......
其中,我们也看到具有实力的酱酒企业,在抓住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切中自身的消费人群,抓住品类细分、市场细分,打造拥有独特个性的品牌,彰显诠释酱香酒的多样性。
叶歌分析认为,未来的酱酒价格带会呈现“200-400元(大众消费)、400-600元(中端消费)、600-800元(次高端消费)、800-1500元(高端消费)、1500以上(超高端消费)”这几个区间,而200元以下的低端消费会随着消费者对酱酒的认知提高逐渐减少。
对于酒企而言,壮大中端酒的规模,扩展中端消费市场,不失为是一条稳健的路。而关键还是要练好品质“内功”,生产高品质、有特色,有文化而又高性价比的好酒,消费者对选择什么会越来越理性。
可以看到,集中化、规模化、品牌化是大势所趋,品类热正在逐步向品牌集聚靠拢,酱酒市场格局在3-5年将会更加明朗化。
和而不同,互为补充,共同前进,酱酒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