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尴尬 泛滥的本科文凭再被贬值

2016-06-08 09:51   浏览量:24295   来源:亿立方资讯网

  又是一年高考来临,考生们经过3年的浴血终于迎来的最后一战。高考之后究其根本则逃不过是为了一份尚好的工作,但是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远比想象中的更让人揪心。费劲心血考来的本科文凭或许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据统计,198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9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11%。 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今年的录取比例更是预计超过74%。大学本科学生的急速增多直接导致了本科文凭的价值不断下落。大学本科生的月薪期望目前不过3600元。这和过去二十年前大学本科生,尤其是名校本科毕业生“天之骄子”的地位截然相反。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并接受的事实,大学本科生的价值这些年一直在贬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解释起来也很简单,首先是教育产业化实行之后,大学的规模和招生人数都大为增加,本科学位泛滥;与此同时,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却长期处于低端制造业,用工单位需求最大的岗位是技术工人。根据国内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报告,今年一季度就业市场呈现出结构性不平衡的特点,其中制造业岗位招聘需求最大,却无足够人应聘,缺口达70%以上。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大型企业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规范和员工福利保障,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生产作息不稳定,对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蓝领求职大军吸引力不高。

  这便是本科学生尴尬之处。高不成低不就,低端的事情不愿做,高端的事情做不了,专业的事情缺乏职业训练,门槛低的工作又吃不了苦。如此的特点,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也就是很必然的了。大学生就业统计显示,在所有的毕业生中,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是最低的,只有67.4%。并且,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也远远高于普通本科生。再者,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58.1%,差距明显。

  这数据能够说明几个问题。首先,中国的本科教育有点高不成低不就,是一种比较尴尬的“鸡肋”型教育,大杂烩式的课程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相比之下,博士生的学问更加专精、高职生的技术性更强,因此,二者在就业市场上比本科生具有优势。另外,东西部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机会更多,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高工资已然成为奢望,扎根留下来也更困难,“大学生民工”的数量也会更多。

  但这些大学生民工很难沉下心来从事中国支柱性行业,例如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众多的制造业厂家而言,工人的流失固然有订单减少、经营压力加剧的原因,但也有经济转型造就更多高性价比的工作岗位有关。传统技术岗位的人才极度缺乏,相反,社会上过剩的却是学了一堆大而无当的课程,却又毫无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本科职场新人。低端制造业和本科教育的不匹配,让泛滥的本科文凭进一步贬值。

  有人说,现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是正在转型吗?低端制造业正在撤离,创意产业、科技产业、服务业在崛起。这歌曲是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不是好消息呢?例如在广东等地大量制造业推行“机器换人”之后,以往流水线上的许多工人们会因此丢掉“饭碗”。低端制造岗位被大量淘汰后,取而代之的并非本科毕业生,而是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职业技工。换言之,过去的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工人,而产业转型后的就业市场更需要具有多年职业训练,有高专业度技能的职业技师。而这样的职业素质,恰恰也是本科教学无法培训的。

  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师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群体。例如制造业强国德国,国家劳动总署会组织并付费相关培训,而企业自身也有强大的培训部分。一般来说明,培养一个能管理、操作自动生产流程的熟练技师需要数年时间不等。显然,国内对于技工的理解与此截然不同,我们所理解的技师只是经过简单的短期培训就上岗的低端工人。他们所创造出的单位价值相对而言很小,收入水平和发展前景也很受限制。

  未来的趋势不是属于将被大量淘汰的熟练工,也不属于价值越来越低的本科毕业生。真正具有需求量的,是经过严格职业训练的高级技师。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一个淘宝“老司机”的告别贴 内含“老司机”真传哦!
下一篇:酒中珍品赤霞珠 7000多前人们就开始饮用葡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