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央视曝药品"鬼市"黑幕 莫让救命变害命!

2016-05-11 14:43   浏览量:19950   来源:中国经营网

  在所有的造假当中,假药,无疑是既危险又害人的一种。近日,湖北一位患者在接受心脏手术后购买了一种防血栓药物,经检验,确系假药。警方接到报案后,踪蛛丝马迹,从而揭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黑幕。

  药品“鬼市”大揭秘

  据经济半小时报道,李先生家住在湖北省十堰市,他的父亲因为做了心脏手术,必须每天服用一种叫做波立维的药。这种药主要是用于支架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防止支架血栓的出现,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2015年初的一天,李先生偶然路过一家药房,看到里面刚好卖这种药,而且价格比医院的140元一盒便宜了20元左右。第二天发现那个药就已经吸潮了,就软了。

  湖北省十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雷永军表示,该药不含有药物成分,依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认定为假药。

  长期吃这个药没起到正常预防作用的话,会引起心肌梗塞、梗阻,十分危险。制造并销售假药涉嫌刑事犯罪,按照程序,十堰市药监局立即将此案移送给十堰市公安局。

  警方调查显示,犯罪嫌疑人到一个叫鬼市的地方去进行非法药品的“串货”。鬼市里面的场景,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这里是一个药品销售和购买的集散地。

  什么药都有,真药、假药、过期的药,很多收货人都是在互相交换,市场非常繁忙。

  这些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侦查,警方初步掌握了这个团伙的作案方式。先在网上找到买主,然后在鬼市购买,实现定单式的生产。

  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长期盘踞在天津,倒卖医保回收药,另外也会自己加工生产一些紧俏的药品。波立维使用淀粉和花生,而胰岛素则用生理盐水罐装。这些回收和非法加工生产的药品主要都是通过网络聊天群寻找买家,并在没有任何销售许可的情况下,用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最后卖到了消费者的手里。

  最终,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的20多个地区同时展开集群战役,共抓获嫌疑人201名,查获各类非法销售的药品价值一亿多元,盘踞天津的假药鬼市也被查处清理。

  无资质假药销往全国各地

  在假药的黑市里,令人震惊的远不止这些。有的假药因为使用的特殊性,甚至能害人一生。在微整形行业里,使用一些美容针剂的情况非常普遍。然而,当美容遇到假药,后果就会变得格外沉重。

  据经济半小时报道,小叶原本就是个很漂亮的姑娘,但是见了闺蜜打了一针玻尿酸有效果,小叶也经受不住诱惑,要去打一针。当时给她打针的是她闺蜜的朋友,玻尿酸针剂也是从她那里买的,花了1800元,打针则是在她的那位朋友的家里。

  打完后,眼睛忽然肿了起来,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不用紧张,这是过敏反应,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可是吃了两天还是肿,而且越来越严重,焦虑的小叶赶紧去了医院,希望消肿,可没想到,医生初步观察认为她打得玻尿酸是假的。

  那么这些假的美容针剂究竟来自哪里?前不久,江苏省太仓市警方就查处了一起有关假美容针剂的案件。2015年9月底,江苏省太仓市公安局接到了浙江警方发来的一条协查线索,说是在太仓市上海东路一号,上海广场附近,有人通过快递物流涉嫌销售美容类假药。线索只有名字和手机号码,收获地址不详。

  经调查,江苏省太仓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陈懿表示,鉴定结论是美容类的药品,并且是假药。

  在犯罪嫌疑人葛某的手机里有上百个微信群,加在一起有几千人,都是美容行业里的人。葛某说,自己就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来销售自己的美容药品。而他们之间的交易,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快递邮寄的方式。这些通过朋友圈销售的进口药品很多都没有相关资质和资料,按国家规定均为假药。

  据了解,葛某每个月的快递费就达一万多元钱,经他手卖出的这些美容药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至于究竟卖出了多少药品,葛某说他自己都记不清,而他卖出的药,有没有给买家造成伤害,正在调查之中。

  假药利润高达500%

  据法制日报报道,全球约10%的药物可能是假药,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33%,每年全球假药的销售额多达750亿~2000亿美元。假药案在我国频频发生,据统计,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督促食药监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4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77件。

  据了解,假药利润丰厚可观,几块钱成本的减肥胶囊可以卖到成百上千元,内地生产的几百元的烤瓷牙冠以“进口”的名义就可以卖到上万元,高昂的利润也使一些丧尽天良的人走上制假造假的犯罪道路。

  今年2月24日,浙江省湖州安吉县人民法院对首例“微商”涉罪案一审宣判,10名销售“中药减肥丸”的“微商”,被安吉法院以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分别判处拘役4个月至有期徒刑6年半不等的刑期,并处1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罚金。

  2014年3月至8月间,犯罪嫌疑人朱某、刘某以每粒0.19元的价格,购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的“三无”散装“减肥”胶囊60万粒,自行按照30粒/包进行包装,并贴上“中药减肥丸”标签、用法、注意事项等字样进行包装。而后通过微信、微博进行广告宣传,并以2包1个疗程,每盒140元至320元不等的价格向刘某等人销售。

  朱某生产的假药每盒成本只有十几块钱,却能卖出140元至320元的高价。短短5个月时间,朱某等人就共计销售约55万粒“减肥”胶囊,销售金额约120万元,非法获利约100万元,粗略估计利润竟高达500%。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跨境电商新政暂缓一年实施 新经济政策制定需审慎而行
下一篇:又出炫瘦新技能 一元硬币手网络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