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热点要闻 > 正文

高能环境凌锦明:生态环境治理需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通力合作

2017-03-10 16:01   浏览量:20215   来源:

1120605849_14891316062561n.jpg 

图为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凌锦明

        纵观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正迎来新一轮制度变革:一方面,近三十年来的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日益恶化,中国环保投入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以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能环境)为代表的环保企业,依托高新技术研发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凌锦明就当前我国的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以及核心技术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通力合作。

        新华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高能环境是何时涉足这个领域的?

        凌锦明:高能环境脱胎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本是一家致力于环境治理技术研发的企业,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是得益于社会需求,因为近三十年来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科研人员也想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为环境治理做出贡献。目前来看,中国环境治理投入占GDP的比重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在1.5%左右,而发达国家在2.5%以上。因此我们比较看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事实上中国环保产业投入占GDP比重也在逐年提升,随着投入的日益增长、技术储备的应用,我们对这个产业持乐观态度。

        新华网:高能环境在技术创新领域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困难?

        凌锦明:我们每年会把营业额的3%投入到技术研发方面。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研发资金也在逐年递增,同时对技术人员制定了一整套激励机制,我们的技术中心也已经获批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在技术创新上的难点,一是相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二是对核心技术机密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如何防止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抄袭。

        新华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环境治理的十二项硬性指标,我们应如何才能达成这些目标?

        凌锦明:虽然目标已经制定了,但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需要处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环境保护要追溯到污染的源头,包括法规的完善、执法水平的提高;第二,环境治理要体现市场化,这样有利于环保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第三,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生活方式要更加科学合理;第四,能源企业要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用更先进的技术发展清洁能源;第五,环保企业要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在施工过程中防止污染物产生。

        新华网:在环保政策东风频吹得背景下,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企业的蜂拥而入,这样是否会导致政策产业门槛降低?

        凌锦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其他产业一拥而上的情况是存在的,相信只要坚持市场化道路,一定会有优秀的环保企业脱颖而出,关键是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平台上竞争。目前,高能环境确立了环境修复、城市环境、工业环境三大业务领域,其中环境修复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同时在危废领域做了重点布局。到2020年累计投资额计划达到100亿元,在100个城市拥有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运营项目。

        新华网:与国际同行相比,在技术研发领域我们有哪些技术优势?

        凌锦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技术研发比我们早,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同时结合中国环境特点和产业链特征进行自主研发。目前来看,我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短,并且在某些领域实现局部突破也是有可能的。但从长期来看,整体的超越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二是高素质人才的储备,三是机制、体制的创新。

        新华网:您如何理解环保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践行?

        凌锦明:环保产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我们在做好公司业绩、高质量完成环保工程的同时,利用杂志、微信、网站、展会等对环保理念进行宣传推广,也是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此外,我们在国内高校设立了奖学金、每年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成立关爱环卫工人的基金;如果发生自然灾害,还会发动员工进行捐助。环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的是有一颗公益心,同时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利用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孙广见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风电:怎样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下一篇:光伏发电潜在市场应用规模将超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