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严打假冒伪劣是对守法企业的最大扶持

2017-01-19 15:08   浏览量:28136   来源:

  天津静海区独流镇众多造假窝点生产假冒劣质调料发往全国被媒体曝光后,王守义十三香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月16日,天津静海区独流镇假冒劣质调味品流向多地被媒体曝光后,上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天津市委书记,下到企业、协会、专家对此极为关注,各方反响强烈。据记者了解,黑窝点多年来仿冒王守义十三香牟利,制假者使用炒瓜子用过的香辛料烘干粉碎后制作成假调味料牟利。著名调味品专家、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陈树生对本报记者表示,针对独流镇多年屡禁不止的造假行为,有关方面必须进行严肃问责。

    王守义十三香是国内外著名调味品企业,企业发展深受静海及其他一些地方假冒产品的冲击。十三香打假负责人介绍,2001年前后,他们在东北和甘肃、新疆等地市场发现有零星的假货出现,经过调查跟踪发现,这些假货都是来自天津独流镇,从那时起,十三香就将打假重心放在了独流镇。该企业负责人委托著名调味品专家陈树生转告中国食品报记者,他们从心底支持媒体曝光假冒伪劣食品以及监管部门严打严管清除害群之马。

    该负责人指出,调味品行业门槛低,在监管不严的地区,如天津静海区等,几台简易小设备加上几间房就可以造假,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方已形成区域化态势。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创造市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而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就是对诚信经营企业的最大扶持,对百姓食品安全的最大贡献。“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静海区打假,有时两个经理现场指挥。独流镇政府不积极作为,应付我们,造成今天打了这家,明天又出了那家。希望这次专项治理要追究有关政府部门责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调味品专家、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陈树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静海有几大食品加工行业,包括调味品、调味料、炒货、腌渍菜等,其中不乏著名品牌,如天立独流老醋及品牌的冬菜等。静海区是调味品造假重灾区,多年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生产假十三香等调味料,醋、酱油也都有假冒伪劣生产经营。黑窝点仿冒王守义十三香牟利,首先是对知名企业的深深侵害和亵渎,他们使用炒瓜子剩下的香辛料做调味料,极不道德。炒瓜子用过的香辛料挥发性成分或精油,已利用殆尽,他们将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烘干粉碎后制作成假十三香,坑害老百姓。

    陈树生表示,出现这些问题有深刻原因,如静海区也建立了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如果有一级发挥了作用,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专业监管没有到位,专业监管应当管什么?有不懂监管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到位、不下沉问题,这些不解决很难扭转局面。“村镇一级机构是最基层组织,应负什么责?村领导难道不了解村里谁家在加工什么吗?不知道他们没有生产许可证吗?每天整车拉着包装箱进出难道不应过问一下吗?”

    媒体曝光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与公安部派员赴天津进行现场督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当即作出批示:“这篇揭短的文章写得好。我们坚决不护短,坚决维护健康良性的市场秩序,坚决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严肃认真调查,铁腕出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市场出清,让知识产权出清。请市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清理清查行动。”天津市市长王东峰也做出批示:要求市场监管委牵头会同有关方面立即组织力量严肃认真调查,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并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专项清理清查行动,坚决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目前,天津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已带队组织力量赴现场调查和查处整治。

  对天津静海造假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迅即研究,当日下午,就责成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商请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对违法犯罪线索立案调查,查明制假售假的时间、数量、销售流向,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整治制售假冒伪劣调味品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核实情况和查处结果。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安部已派员赴天津现场督查。

    “市委市政府对静海区独流镇假冒劣质调味品问题极为重视,要求迅即查办,并提出要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清理清查行动,维护市场秩序,举措有力。”天津市食品安全协会会长李志勇指出,目前,各地食品安全工作距党中央要求和老百姓需要有不少差距,一定要解决监管到位问题,不能浮在上面吆喝工作,要深入村、镇、市场、卖场实施监管。不严打黑作坊、黑窝点,就是对诚信守法正规企业的伤害。

    “不打击假冒伪劣,会造成正规厂家市场竞争乏力。前些年,因为竞争不过注水肉,当时亚洲单体最大、天津最现代化的生猪屠宰企业顺利实业倒闭。前不久天津最大的肉类企业宝迪公司生猪屠宰线也关门停工,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李志勇呼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实行社会共治,政府负责、专业监管、媒体监督、消费举报、协会诉求、司法介入等方面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和高压态势,才能保障百姓饮食安全。本报记者  王光怀

  ★媒体声音

  制假贩假应受同样惩罚

  独流镇黑色产业链的形成,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造假规模越来越大谁该负责?

    近年来,单个作坊制作假冒伪劣调味料的事情并不鲜见,但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假冒伪劣调味料生产销售聚集地,却并不多见。从独流镇来看,其假调料生意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作为假调料受害者的利益相关方,连王守义十三香都组建了专门的打假人员来盯着这个地区,并且积累了多年的打假经验。

    天津独流镇一假醋造假窝点,现场有许多假“独流醋”和“山西陈醋”的标签。从单个作坊到窝点集聚,再到形成产业链,造假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单个作坊造假,具有偶发性,个案性,不大好查。黑色产业链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力。那么,究竟是哪个监管环节的缺失,让造假越演越烈?这值得深入追问。

    第二,值得关注的是,造假的人的确可恨,专门的制假经销商也一样可恨。

    据河北沧州一家调料商介绍,独流镇假货齐全,销量大,可以从当地一个制假经销商这里把所有品牌假调料采购齐全。因此,在查完那些利欲熏心的制假者之后,我们绝对不能放过那些假货的推手,贩假售假的人同样应该受到惩罚。

    2015年10月,新修订的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其中一些罚则的设置毫无疑问属于“重典治乱”。我们期待此次独流镇的整治,能让这些重典落到实处。让不法分子真正心生畏惧,才有每一位群众的食品安全。人民日报  

  “以假养假”怪圈生态致打假艰难

  在天津独流镇,家庭作坊式窝点聚集,制假、售假已形成一个产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相关报道揭秘,有的厂家委托打假公司打假,这种模式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打假者养假”的奇怪现象。比如,一些厂家的打假人员找到造假窝点,或者在物流公司查到假货,不会真正动手去查,造假者只要给钱就可放过。   

    如此“以假养假”的结果,表面上看只是受害厂商哑巴吃黄连——花钱雇人打假,到头来却被两头通吃的“内鬼”忽悠得够呛,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些假货被“专职打假者”放行后流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受损,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说白了,企业打假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即便其雇佣的打假人员无比忠诚,也只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的产品被假冒。

  因此,要真正杜绝假货,还得靠行政力量雷霆出击。纳税人供养着政府,政府也号称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打击假货制售实乃其天职所在,无论如何都推卸不掉、松懈不得。 

  一家厂商打假负责人直陈:“没有哪个地方像独流镇一样,经过这么长时间打假还打不掉。之前造假规模最大的广东深圳、东莞一带,我们花了4年时间打掉了,江苏兴化也只打了4年。而独流造假已经14年,至今没搞掉。”

  很明显,主要还是官方打假不努力。一些地方部门的执法人员,深谙“放水养鱼”之道,很擅长培养“执法生态”,把“罚款经济”搞得风生水起,这已不是新闻。打假公司“养假”,跟一些地方的交警对超重货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罚款放行其实是一个道理——你交钱买了“特殊通行证”,我则天天都能有进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对诸如此类“正常的反常现象”,政府和全社会不能再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互联网+农业双创”峰会举行
下一篇:中国白酒出口遇尴尬 探路国际化须合力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