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传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品牌传播网 > 美食休闲 > 正文

金石井:待揭开的一断代历史

2016-09-19 17:01   浏览量:20449   来源:

  金石井:一座露天文博馆徐澄泉

 
  在犍为县东北41公里处的铁山东麓,有一座古镇,叫金石井。
 
  很久以前,金石井不叫金石井。这里是古代有名的盐场,开凿盐井时,在井内发现一块金黄色的石头,这座古镇从此与“金石”结缘。就是这块金黄色的石头,预示了金石井辉煌的未来,为未来的人们展示了它曾经辉煌的历史。而今,金石井辉煌不再,但在它肥沃的土地里,随时就可能发现刀剑戈矛、钵碗壶罐、竹筒畚箕,让我们聆听一段金戈铁马的铿锵,遭遇一幅巴蜀图语的神秘,感慨一口古井的幽深……
 
  金石井,犹如一座露天的文物博物馆,在今人面前历历在目。
 
 
  [文物一:战国墓和汉墓]
 
  《犍为县志》载:
 
  1977年10月,在金井乡(今金石井镇)万年村2组和五联乡(今属金石井镇)五一村11组发掘葬墓11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长2米,宽1米。出土器物中,陶器占3∕4,铜器较少,铁器更少。同时发掘出4枚铜印章,其中一枚上刻一轮弯月,下有禾苗和杜鹃鸟,考证为早期“巴蜀图语”,图意为“杜鹃啼月”。
 
  1984年2月,万年村农民帅希成在包产地里改土,掘得陶器、铜器15件。乐山地区和犍为县文化部门派人实地考察,认定为巴蜀时期的鍪、铜钱、铜戈、铜剑。
 
  1985年4月,四川省博物馆野外考古发掘队在万年村发掘一墓,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运回成都馆藏。
 
  从几次出土文物考证,万年村发掘的为战国墓,五一村发掘的是汉墓,金石井具有一处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巴蜀墓葬群。这些极其珍贵的战国和西汉墓葬文物,包括:铜器,如刀、剑、戈、矛、釜、甑、鍪、斤、凿、钺、剑、斧等;陶器,如盒、罐、盂、钵、碗、壶等,以及铁锸和装饰品等。特别珍贵的是那4枚铜印章。这些都是研究古巴蜀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物证和依据。
 
  当地年长者传说,万年村左侧是战国时期的点将台,右侧是跑马场。至今,当地一些砌田坎的条石上还留有缠枝纹的雕刻。
 
  [文物二:汉阙]
 
  在金石井镇西,铁山脚下,大路旁,有一阙,专家考证为汉阙。其结构为:长方形台基,长约5米,宽2.5米;四柱三间,门楼式,重檐,通高3.5米,面阔5米,进深1米;长方形柱础,每柱均有抱鼓石;阙雕为瓦楞式顶盖,盖顶有脊,下连斗拱,有二横梁,中有坊嵌于四柱之间,其上雕以文字装饰,整个造型古朴庄严。因风化严重,文 字装饰不能辨认。且阙基前沿已为稻田,汉阙呈前倾欲塌状。
 
  犍为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中,未见金石井汉阙的踪影。也许,它早已塌圮,并深深地埋入泥土之中。或许,这也是一种极好的保护。
 
  [文物三:冶官县治遗址]
 
  金石井曾经两度成为古代冶官县的治所。
 
  据1991年版《犍为县志》:“东晋义熙十年(414),划今县地东境及荣县西境设置冶官县。”治所设在金石井,归属犍为郡。其时,犍为县尚未设立,金石井属南安县。县志所言“今县地东境”应指南安县东境。
 
  东晋新置一县,为何命名“冶官”?《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犍为郡之南安县设铁官于此。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认为:“盖取附近铁山产铁铸冶因而名之。”
 
  南齐永元二年(500),废除冶官县,金石井回归南安县。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复置冶官县,治所仍在金石井。
 
  2004年版《犍为县志》载:“直到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废。”金石井作为冶官县治所的历史至此结束。
 
  然而时至今日,金石井仍保存着作为县治的零星遗迹。金石井镇中心有座称作“咨官庙”的官衙式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呈八字形,主体为一大厅,东西两侧配有廊坊。其后有花园和宿舍,都是古建筑,无穿榫,横梁竖柱,用料坚实粗壮;四周围墙高耸。整座建筑庄严肃穆,俨然官衙,或许就是冶官县治所在。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载:“隋唐讹冶为咨资。”认为“冶”字与“咨”字字形近似,“咨官庙”就是“冶官庙”之误。
 
  [文物四:唐代佛像]
 
  唐代崇佛尚佛之风盛行。金石井至今还有唐代佛像遗存。
 
  石刻佛像。1991年版《犍为县志》记载:“尤为珍贵的是金井乡政府对面岩上有100米长的唐代石刻佛像,‘文革’时被破坏,现存四龛。”2004年版《犍为县志》又记载:“(金石井)千佛岩摩岩石刻在长达0.5千米的石崖上,可惜在文革中被作为‘四旧’毁掉了大部分,现存60余米摩岩佛像10余尊,但多数已残肢半腿。”但今人毛希贤先生亲自踏访后却说:“千佛崖也是犍为县唯一尚存的唐代摩崖石刻,即使从唐末算起,至今已是1100多年。风雨剥蚀,加上人为破坏,佛像大多受损,但其衣饰依稀可辨。数量之多,超出意料,我们细细数来,竞还有212尊。佛像中不少观音菩萨,有的一尊一龛,有的一龛数尊,同行的当地一位老同志指点:何是如意观音,何是水月观音、滴水观音、玉印观音、净瓶观音、千手观音……边听边看,还真是神态各异,像如其名,不能不叹服雕刻工艺之精湛。”(毛希贤《犍为有个“县中县”》)
 
  石雕佛像。帅华光先生(原犍为县政协副主席,已故)在《金石井镇古迹探源》一文中回忆说:金石井有一座唐代观音寺。寺内树有一尊全石质白衣观音大士圣像,高约3.5米。观音大士慈眉善眼,左手托甘露宝瓶,右手持柳。塑像造型端庄肃穆,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帅老先生儿时读书时经常经过那里,每每驻足欣赏,不忍离去。惜乎已毁,周围已是一片荒草。
 
  [文物五:明清盐井]
 
  犍为盐业历史悠久。史志记载,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犍为制盐业就已开始。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犍为境内就开凿盐井20眼,设置盐铁官员。
 
  金石井至迟在明代就有盐井。民国二十六年版《犍为县志》记载:“明时,犍为县产盐区域有河东区、河西区、谿犍区。金石井、三江镇(今属井研县)、王村(今属井研县)原河东区共有井82眼……。”金石井究竟有多少眼盐井?不得而知。但明白无误的是,明代金石井已有盐井。
 
  清代,犍为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据载,从康熙26年(1687)起至以后的125年间,犍为新旧盐井共2080眼。其中,金石井定有一定数量的盐井。
 
  据同治三年《嘉定府志》,当时凿井取盐的方法是:“(井)深者至百余丈,用竹作筒,垂下取水,煎晒成盐。”
 
  光绪末(1909年左右),盐业官营后,犍为成立盐务评议所,评议盐价,金石井有一代表任帮董。同时,金石井成立评议公所,修建所址,当地俗称盐务局。据说,金石井“盐务局”遗址至今犹存,位于金石井镇东,建筑宏大,门前有七十多级石解,俨然官衙。
 
  历史已然沉寂,它的光泽只能照耀后人进入博物馆深处,品读历史。历史之后的历史,还得靠后人去续写。笔者有诗:
 
  金石井写意
  
  刀,剑,戈,矛,器皿和印章
 
  阳光一样的青铜,丝绸一般的陶瓷
 
  在你粗糙的皮肤下闪光
 
  金石井,古代冶官县的治所
 
  现代犍为县的古镇
 
  战国距今很远,金戈铁马沉寂已久
 
  云深处,土地依旧肥沃
 
  鸟在叫,花在开,水在流
 
  子民的生活,延续着 (文/徐澄泉)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美国连发三起袭击事件 希拉里称是“明显恐袭”
下一篇:王延才谈酒:科学饮酒 让酒的魅力与价值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