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15:40 浏览量:11039 来源:
曾经缔造全球制造神话的中国玩具,如今已经沦落到“论斤贱卖”。
据媒体报道,日前,广东省汕头市一家玩具销售商“百昌玩具”以论斤卖的方式清空沉积的库存。其员工称,芭比娃娃7元一斤,喜羊羊等动漫类6元一斤,遥控类10元一斤。很多客户论吨买,每吨由4000到一万元,这样算下来一斤仅为2元。
倒闭的玩具厂“贱卖”玩具,营业中的玩具厂也并不“健康”。7月底,吉林省工商局对在吉林地区流通的玩具进行了抽检,结果却令人寒心到乍舌:数据显示,其在抽检的21组玩具商品中,发现竟有16组不合格的!
让国人骄傲的中国玩具产业,到底如何沦落至此?难道真的要走入穷途了吗?
OEM模式全线溃败
中国的玩具产业曾经缔造着本土制造业的神话。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制造业,鼓励来料加工(免税+免台账),中国玩具制造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关税的减免更是给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带来“飞一般的感觉”,2002年我国玩具企业已经超过8000家,比20年前增长了15倍。同时,我国玩具出口额高达99.32亿元,是十年前的三倍。据统计,仅2002年我国的玩具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100万,到了2009年更是高达450多万,为国家贡献了1500多亿元的年产值。
那个时候,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讲就是,“闭着眼睛都能挣钱”。
如今,玩具厂家们必须要睁大眼睛,随时提防危险发生了。
从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开始,我国的玩具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2008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数量由2007年的8610家减少至4388家,数量直线下滑49%。而到了2011年我国玩具企业数量暴跌至1172家,同比降幅接近四成。此外,就在去年,我国玩具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24.22%,小型企业亏损企业数占到52.83%。
那么究竟谁是“幕后黑手”?
和其他很多领域的本土制造业类似,中国玩具制造业以OEM(Origin Entrusted Manufacture)模式为主,即“代工”,依靠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和工艺,为品牌创意做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和制造。在本世纪伊始,因为政策支持和经济环境的开放,同时凭借着劳动力成本低,许多玩具制造商大量地接收国外订单。据统计,世界上约1/3的玩具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中国,玩具产业也成为中国出口商品五大支柱之一。
但这种模式非常危险:企业只机械性地充当国外品牌的加工者,没有战略思维和品牌形象,更没有成型的管理制度和内销业务,对市场的熟悉度基本为零。这样一旦国外企业的销售受到影响,那么必定直接牵连其在我国的产品加工厂。
举个例子: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玩具巨头商美泰公司近期却面临销售业绩的瓶颈。2016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直接亏损了7296亿美元,创下了它最大季度亏损的历史纪录。然而最受伤的却是它在中国的代工厂,因为其订单数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代工厂业绩的下滑。
同时,自2013年起,欧盟正式施行了玩具新指令(又称2009/48/EC指令),加强了对玩具安全性,特别是化学性能和电性能的把关。这项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指令大大加重了中国玩具制造业的压力,首先就是检测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而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利润空间本身就不大,这项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广东某玩具厂负责人表示,由于检测项目的增多,原先只需要4000元的项目现在飙升至3万多元,原先20%的利润也降低至了10%。
除此之外,在OEM生产模式下的中国玩具加工厂已经失去了其最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今新一代年轻的农民工有了更高的工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5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7.2%。而在2008年以前,农民工平均工资不足1000元。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中国依靠OEM下的玩具产业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未能跟随市场脚步
除了制造领域形势大变,如今的中国玩具市场也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
据CBNData发布的《卡通形象玩具研究报告》称,2016年中国玩具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2.25亿美元,二、三、四线城市对于玩具市场的消费逐年上升,23-35岁的成年人对于玩具的需求也大幅度上升。
但中国的玩具企业并没有抓住这个市场趋势。
首先,中国众多的玩具企业并没有瞄准国内市场。
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称,中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2亿,而二孩政策实施后每年新增的婴儿会达到2000万。据资讯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称,预计2016年到2019年,中国婴幼儿市场消费增量分别为1119亿元、2194亿元、1755亿元和1572亿元。
国内市场潜力虽大,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统计,中国目前的玩具产值虽然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出口额却占到总产值85%以上。看来中国的玩具产业仍在国外的市场上“废寝忘食”。
更讽刺的是,去年中国玩具进口额同比激增了38%,这意味着国外品牌争相抢占国内市场。李卓明提到,以海关商品编码税则号三轮车、踏板车等为例,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1655万,那么即使这些新增人口每人都买一辆该类童车,也意味着约9%的市场份额会被进口产品瓜分。
在这种困境中,如果国内企业再不行动,怕是只能分得国外巨头们的一杯残羹了。
再者,中国玩具产品的成人市场也未得到良好的开发。
据统计,欧美国家的玩具产品有60%是面向成年人的,84%的年龄在18-69岁之间的日本人,至少拥有一个玩具。而目前中国的玩具产品基本都是面向儿童,几乎没有面向成人的产品。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错过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即使在儿童消费者内部,玩具销售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玩具测评网站主编Jim Silver曾说过,“孩子们比过去更早地成熟,对玩具也更容易喜新厌旧了。”
如今,孩子们能够非常轻易地接触到互联网信息,能够选择的智能游戏机和网络游戏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游戏的概念也越来越明确。传统的玩具已经黯然失色,孩子们更喜欢的是那些有创意的新型玩具。
芭比娃娃的衰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美泰公司为自己的娃娃增加了7种肤色、19种瞳孔颜色和24款发型,并设计出可以自由选择的身材,还是没能避免销售量急剧下滑的趋势:自2012年起芭比娃娃的销量不断下滑,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其销量直线下滑21.%,全年销售额仅为3亿美元。
然而在其全盛的1994年,芭比娃娃的销售量高达11亿美元,95%的3-11岁美国女孩都拥有一个芭比娃娃。
背后的原因,就是当前的女孩不再满足于一个传统的“花瓶”娃娃,她们更需要有故事的玩具。当前芭比娃娃的受众已经缩减到了3-6岁的幼童群体上面。
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儿童消费群体,传统的玩具市场正在不断萎缩。而为玩具注入新的技术和创意,便成为了当下之重。
玩具产业发展的大变革,提醒着中国的玩具业必须要大换血,跟随市场新变化的脚步。不然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永无止尽的严冬。
转机在哪里
早在2013年,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说道,“产业是不会消失的,垮掉的只有企业,我们必须找到新出路。”
如今依靠国外市场的OEM模式已经面临“零利润”的时代,中国的玩具企业们必须要从简单的来料加工装配,转向进料加工贸易,加快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但说总比做容易:中国的玩具产业想要找准通往这条“新出路”的方向,重获“新生”,还需要众多的困难要克服。但不论怎样,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人在努力探索了。
曾经生产风靡中国的四驱车、悠悠球的奥飞动漫,已于2004年成功开发“玩具+动漫”模式,陆续推出了《巴拉拉小魔仙》等自制动画片。2013年其又启动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战略,收购了以“喜羊羊”为代表的动漫公司,以知名的动漫人物和情节来带动玩具的销售量,获得了优异的成效。其董事长蔡东青表示,要将公司打造成“中国迪士尼”。且不管他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个努力的方向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除了奥飞,以车模为主要产品的互动娱乐(原星辉车模)开辟了游戏领域,以游戏来带动车模销售,即“游戏+玩具”的全新模式,并同时开展婴童用品的制作和销售,实现了多方位的企业转型和升级。
同时,中国玩具企业也大胆地在科技领域中迈开了一步。中国本土玩具品牌蓝帽子率先利用AR技术,打造实体玩具与APP相通的模式,给孩子们更多的科技想象,也打开了智能化儿童玩具市场的新格局。
如此说来,这将会是中国玩具企业激活自我的“黄金时代”吗?
也许我们不敢妄言是“黄金时代”,但却可以看作是“阵痛期”。玩企们比以往更需要调整姿态,顺应玩具产业新时代的发展。如果它们能够坚强地挺过去,那么阵痛过后将会是全新的开始。
上一篇:三星因电池问题全球撤回Note 7产品 不含中国
下一篇:马云买下KFC?夸张了!蚂蚁金服投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